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

德国工匠精神:我们不相信物美价廉

德意志:勇敢 堅韌 細致

Deutsche :Brave Tough exquisite

德意志精神所体现的坚韧品质则是享誉世界的。海涅曾说过:“德意志不是一个轻举妄动的民族,当他一旦走上任何一条道路,那么它就会坚韧不拔地把这条路走到底。”稳妥的决定加坚韧的步伐,像坦克一样缓缓驶向阵地。

The German spirit is world-renowned. Heine once said: German is not a swaying nation. Once they goes on a road, it will take this road to the end. Safe decision and tough pace, like a tank slowly headed for the position.
德國在戰後迅速崛起,傳統的德意志精神是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。在德國人的理念當中,細致和徹底性是分不開的,只有徹底性的分析,才能了解全面性的需求;只有徹底性的執行,才能達到細致化的結果。Germany quickly rose after the war, and the traditional German spirit played a vital role. In the German concept, exquisite and thoroughness are inseparable. Only thorough analysis, one can understand the comprehensive needs; Only thorough implementation, one can achieve exquisite results.

德意志不是個“喜新厭舊”的民族,德國人喜歡有經曆的東西,有曆史記憶的東西,有文化記憶的東西。德國人生産的圓珠筆摔在地上10多次,撿起來依然可以用。德國建造的居民住房120年也不會倒,就是被戰火摧毀了,德國人也一定要按原樣將其重建起來。

有一張關于德國建築物的照片,名叫 “不變的德國” ,展現的是二戰以後德國人修的房子,完全是中世紀式晚期巴洛克時代和洛可可時代的風格。爲什麽?

二戰結束後,德國幾乎所有的城市都成了一片廢墟,那些古老的房子基本上都被戰火摧毀,德國人非常心疼,因爲德國人就是喜歡自己的文化。 怎麽辦?

德國人死活也要把當年的照片找出來,把當年的設計圖找出來,一定要按原樣一座座地重修起來。 今天你跑到德國去看,大多數城市都沒有什麽現代建築,幾乎全是巴洛克、洛可可時代的風格。

德國有座王家歌劇院在二戰中被美國飛機全部炸毀,德國人心疼得不得了,那座歌劇院是過去建了200年才建好的,結果毀于一旦。怎麽辦? 二戰後德國人就把這片廢墟圈起來,搞了一批科學家、文化學家、考古學家、建築師、技術工人,大約上百號人, 花了35年時間,把這堆破磚爛瓦又重新裝回去了 ,你現在再看這座王家歌劇院,怎麽也看不出來是炸彈炸爛了以後又重新裝回來的,這座建築成了“世界文化遺産”。

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的人說,“這個行動本身就屬于世界文化遺産”。 正是由于德國熱愛、尊重自己的文化到了如此地步,所以才叫“不變的德國”。

由于德國的經濟發展不靠房地産市場,所以一位德國建築師很難拿到一個建築項目,好不容易中了標,就一定會精心設計,一定要把它搞成一個藝術精品,一定要讓它流芳百世。 因此,在德國,你永遠也看不到有兩座建築物會是一樣的。 因此人們說, 德國建築師重視的不是“眼前利”,而是“身後名”。

探求本質,考慮長遠

今天德國只有三座城市,即柏林、漢堡、法蘭克福,被定爲“國際化城市”,以後打起仗來也宣布爲“不設防城市”,其他城市都是中小城市。 絕大多數的德國人都生活在5萬人、10萬人、15萬人、20萬人的城市裏,連50萬人口的城市,德國人都覺得太大了。 德國城市的風光幾乎都有這個特點: 城市天際線最高的地方一定是教堂的尖頂,任何建築物都不能超過它。

我曾與一位德國教授談論過這個問題:爲什麽德國人能做到守時? 他講道: “城市小,就容易守時。 爲了守時,也必須得把城市設計得小一點。你要想在‘汽車大衆化時代’做到城市不堵車,需要有兩個條件。第一個條件是任何樓房不要超過五層,在德國,你要想建造六層以上的高樓,必須經過議會投票通過才行。第二個條件是任何城市必須有一半的空間是馬路。 只要你同時做到了這兩條, 城市就不會堵車。”

今天德國人一般只在柏林、漢堡、法蘭克福建高樓,那也是世界級的大高樓,但有一個條件,這種高樓從任何方向倒下來時,不能壓到另一棟樓。所以越高的樓房, 周邊留有的空地就越大。這就叫“探求事物的本質,確定長期的戰略”。 德國人建房子時,是一定要考慮到當它倒下來時會發生什麽事情的。

一個人身上只做一次生意

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,一位外國記者問彼得馮西門子:“爲什麽一個8000萬人口的德國,竟然會有2300多個世界名牌呢?” 這位西門子公司的總裁是這樣回答他的:“這靠的是我們德國人的工作態度,是對每個生産技術細節的重視, 我們德國的企業員工承擔著要生産一流産品的義務,要提供良好售後服務的義務。” 當時那位記者反問他:“企業的最終目標不就是利潤的最大化嗎?管它什麽義務呢?”

西門子總裁回答道,“不,那是英美的經濟學,我們德國人有自己的經濟學。 我們德國人的經濟學就追求兩點: 一、生産過程的和諧與安全;二、高科技産品的實用 性。這才是企業生産的靈魂,而不是什麽利潤的最大化。企業運作不僅僅是爲了經濟利益,事實上,遵守企業道德、精益求精制造産品,更是我們德國企業與生俱來 的天職和義務!”

說到“天職”上去了,“天職”是什麽意思?就是 “上帝要你幹的事”。 在德國,沒有哪家企業是一夜暴富,迅速成爲全球焦點的。他們往往是專注于某個領域、某項産品的“小公司”、“慢公司”,但極少有“差公司”,絕沒有“假公司”。 它們 大多是擁有百年以上經曆、高度注重産品質量和價值的世界著名公司,也被稱之爲“隱形冠軍”。

德國有家葡萄酒作坊,快400年了。二戰中很偶然留下來的,很幸運沒被美國飛機炸到。德國的馬牌輪胎公司是1871年成立的,現在我國幾乎每個地級市都有 它的分店。德國的阿迪達斯公司是1920年創辦的,至今也有94年以上的曆史了。你可以看到,德國這類企業都是有年頭的。 德國的産品不打價格戰,不與同行競爭, 一是由于有行業保護,二是由于價格並非決定一切,打價格戰可能會讓整個行業都陷入惡性循環。

德國企業是要追求利潤, 但是只要能保證基本利潤,有錢可賺,德國人並不是那麽貪得無厭、無休止地追求利潤的,而是要考慮更長遠的、可持續發展的問題。因此,德國人甯願“在保證基 本利潤的同時, 讓部分利潤轉化成更高質量的産品和更加完善的服務”。

我曾在柏林與一家菲仕樂鍋具店的經理聊過天,我說:“你們德國人造的鍋可以用上100年,因此每賣出一口,實際上也就丟失了一位顧客,以後人家不用找你 了。你看人家日本人造的鍋,用20年就到頭了,顧客每20年就得再找他一次。仔細想一想,你們劃得來嗎? 你們爲什麽要把東西搞得那麽結實呢?把它的使用期搞短一點,你們不是可以賺更多的錢嗎?” 這位經理這樣回答我:“哪裏的話, 所有買了我們鍋的人都不用再買第二次,這就會有口皆碑, 就會招來更多的人來買我們的鍋,我們現在忙都忙不過來呢!我們這家廚具廠,是二戰後從過去的兵工廠轉産過來的,前後也不過幾十年時間,就賣出1億多口鍋了,你知道這個世界有多少人口嗎?快80億了,還有70多億人口的大市場在等著我們呢!”

你看,德國人的想法不一樣,他們營銷戰略的路數也與衆不同,一筆生意,在你身上一輩子就做一次,讓你說他的東西好,這就會感染到另外一個人,這個人再去做他的顧客,然後再感染第三個人,人家幹的是這個事。

xwtitle 
Copyright  ©  2019-   凯文特瑞·航空港自贸区钢琴名品中心  All Rights Reserved.   备案号:闽ICP备19004706号